Cosco與Cscl合併後第一次"亮劍"
記得我曾在12月14日一篇"比大營,比大贏?比到最後是誰贏?(完結篇)系列報導中最後的推論:在中國的"國家代表隊"挾央企的"國庫"與"一帶一路"的強力政策推動之下,這是一場"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大對決,國際航運中的亞歐線與亞洲區航線關係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布局與成敗,是這場梭哈中最後的"叫價". 才10天後,中國就又快又狠地亮出"第一劍":
這是從深圳到荷蘭鹿特丹2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即期運價,報價方是一家未披露名字的中國承運商, 150美元!!! 船舶貨運代理行Flexport的首席執行官萊恩.彼德森評價:“這可能是全球史上最低的海運價格。”
馬士基和其他大型貨櫃輪公司這些年一直在大幅壓低運費,試圖削弱規模較小效率相對低下的競爭對手。行業清理完畢後,照理說馬士基等巨頭就能提昇運費了。但中國企業橫空殺出,馬士基等大公司的策略有可能就此落空,最主要的原因是合併後的中國貨櫃業巨頭和其前身中海與中遠一樣都是國有企業。假如中國認定值得為刺激出口而投資航運業,那麼即便海運報價虧本或者分文不賺,中國貨櫃業也承受得起。如果真是如此,連馬士基這樣的業內巨無霸也可能敗下陣來。誰能大過中國政府,誰又能比他們還殺得起價。
歷史的演進脫不了邏輯,只是節奏的快慢而已.
#一帶一路 #亞歐線 #航運